PQC 遷移報告:數位信任架構重構與實施協議

PQC 遷移報告:數位信任架構重構與實施協議
  • 威脅評估與零日倒數 (Threat Assessment & Zero-Day Countdown)

    1.1 加密原語壽命終結 (Cryptographic Primitive EOL)

    當前數位生態系統的基礎信任層,嚴重依賴於基於大數分解(RSA)和橢圓曲線離散對數(ECC)問題的非對稱加密原語。然而,Shor's Algorithm 在理論上證明了具備足夠邏輯量子位元數的通用量子電腦,可在多項式時間內瓦解這些體系。

    影響範圍: TLS/SSL 握手協議、IPsec VPN、數位簽章(PKI 體系)、區塊鏈協議、程式碼簽署機制。

    威脅向量: Harvest Now, Decrypt Later (HNDL)。敵對實體正在主動採集加密數據流,並將其無限期儲存,等待量子運算奇點(Q-Day)來臨後進行批量解密。

    時限定義: Q-Day 是一個不確定變量,但遷移窗口(Migration Window)已啟動,目標是在第一台攻擊性量子電腦部署前,完成所有關鍵資產的加密敏捷性(Crypto-Agility)轉型。

    1.2 預期數據外洩模式

    HNDL 攻擊模式將導致數據保密性(Confidentiality)的長期失效。受影響數據不限於當前交換的信息,而是涵蓋了整個生命週期中採集的歷史數據。核心資產的長期完整性(Integrity)和不可否認性(Non-Repudiation)面臨不可逆的系統性風險。

  • 遷移路徑與密碼套件選型 (Migration Path & Cipher Suite Selection)

    2-1. 遷移目標與標準化依據 (Migration Goals & Standardization)

    遷移的最終目標是實現量子韌性 (Quantum Resilience)。我們將依照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(NIST)的 PQC 標準化進程,選用經過廣泛審核與驗證的算法,確保新架構的互操作性、長久性和合規性。

    2-2. 關鍵 PQC 算法選型與集成路徑 (Key PQC Algorithm Selection & Integration Path)

    我們的 PQC 遷移協議主要鎖定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(NIST)標準化的算法進行集成,以確保互操作性和長期韌性。在密鑰交換原語方面,我們將優先採用基於結構化晶格的 Kyber (ML-KEM) 算法作為核心的密鑰封裝機制(KEM),因其高效能和對經典算法的替代性。在數位簽章領域,我們選擇同樣基於晶格的 Dilithium (ML-DSA) 簽名方案,用於重建 PKI 證書鏈的長期完整性和驗證能力。此外,基於無狀態哈希的 SPHINCS+ (SLH-DSA) 算法將作為 Dilithium 的重要韌性備選方案,以分散單一數學難題被攻破的風險。所有選定的算法均已獲得 NIST 的初步標準化認可,是當前加密敏捷性戰略的基石。

    2-3. 強制性混合模式部署 (Mandatory Hybrid Mode Deployment)

    由於 PQC 算法的長期安全性仍需在實戰中持續驗證,且 Q-Day 時間點未知,我們強制要求採用混合模式 (Hybrid Mode) 作為過渡期的標準實施方案。此模式遵循「雙重加密」原則,要求在單一會話中,同時使用一組現有經典密碼學(如 P-256)和一組 PQC 密碼學(如 Kyber)進行密鑰交換。系統必須在 TLS/SSL 握手協議層進行定製化擴展,確保會話的安全性取決於兩組算法中的任一者,從而在經典與量子威脅之間提供最大的冗餘度。

  • 系統架構與性能考量 (System Architecture & Performance Metrics)

    3-1. 數據負載擴增挑戰 (Data Payload Expansion Challenge)

    PQC 算法的公鑰與簽章尺寸普遍大於經典體系。例如,Kyber-768 的公鑰尺寸相較於 ECC P-256 將顯著擴大,這直接導致 TLS 握手包體積增大,進而增加網路傳輸層的負載和延遲(Latency)。

    3-2. 計算摩擦與資源優化 (Computational Friction & Resource Optimization)

    PQC 算法的計算強度普遍高於 ECC,特別是在私鑰運算上。這將增加前端伺服器 (Frontend Servers) 的 CPU 週期需求。為此,必須:

    硬體加速評估: 評估在邊緣計算節點部署 ASIC/FPGA 或高度優化的向量指令集(如 AVX-512)以加速 PQC 運算的可行性。

    緩存策略優化: 重新優化內容傳遞網絡(CDN)和前端節點的緩存策略,以抵消增大密鑰對帶來的延遲效應。

    3-3. 加密敏捷性策略引擎 (Crypto-Agility Policy Engine)

    我們必須建立統一的密碼學策略引擎(CPE),實施 PQC 密鑰和證書的自動化頒發、輪換與吊銷。這確保了系統能夠在未來出現新的密碼學標準或現有標準被攻破時,進行快速、自動化的算法替換,達到真正的加密敏捷性。

  • 最終狀態:數位信任的長期完整性

    成功的 PQC 部署是消除 HNDL 威脅,重建數據在時間維度上安全的唯一路徑。系統必須內化所有複雜性,確保終端用戶體驗(UX)的延遲和交互流程保持平滑無感知。若客戶端不支持 PQC 或 Hybrid 模式,系統必須安全降級至經典加密體系,並同步觸發監控警報,以避免服務中斷。我們的承諾是以最高的計算效率和最低的傳輸開銷,交付最頂級的未來安全性。PQC 遷移不是可選項,而是數位基礎設施持續運作的強制性協議。

產品資訊

網站資訊